在整個SPC系統的運行中,
CPK(工序能力)的分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什么是工序?
(1) 一道工序,是指一個或一組作業工人在一個工作地對一個或若干個勞動對象(產品或零件、半成品)進行物理和化學變化的過程;
(2) 工序的過程就是操作者、機器、材料、工藝方法和環境等,在特定條件下,相互結合、相互作用的過程;
(3) 工序的劃分主要取決于生產技術的客觀要求,同時也取決于勞動分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;
工序是產品、零部件制造過程的基本環節,也是品質檢驗的基本環節。
對工序實行嚴格的工序控制,它能在幫助現代工藝更加富有效率工作的同時,也使現代工藝具有經濟上的現實意義。
如果一個高速精密的工序控制不當,生產出的無用的廢品馬上就會堆成山;如果產品稍微不符合生產標,它就會在后面的復雜裝配工序中造成很大的麻煩,并因拆卸、替換部件而造成巨大的損失。
什么是工序品質?
(1) 工序品質是指工序過程的品質。工序品質的高低反映在工序的成果符合設計、即工序的符合性品質。工序品質高,說明這道工序的成果的合格品率高,廢品率或返修率低;
(2) 產品是由零部件所組成的,而零件又是經若干道工序加工而成的。因此,工序的品質將最終決定產品的制造品質;
什么是工序能力?
(1) 工序在穩定狀態下能夠生產出合格品的能力稱為工序能力;每道工序都具有定量或定性的品質要求(公差范圍或技術要求)。為了預防工序產生不合格品,為了工序品質的維持和改進,首先必須掌握工序所具有實際達到品質要求的能力。
(2) 穩定狀態是指工序中的操作者、機器設備、所使用的材料、工藝方法和環境條件等都符合標準規定的要求,且作業活動處于受控狀態;
(3) 工序能夠生產出合格品的多少,與規定的品質要求(公差范圍大小) 顯然直接有關;
......